健康檢查必做5項目!你漏了哪個? | 小毛病別輕忽!這些症狀快就醫 | 熬夜傷身?教你快速恢復元氣

最近天氣變化大,身邊好多朋友都感冒了,真的要好好注意健康才行啊!台灣的夏天又濕又熱,冷氣房進進出出,一不小心就會中暑或熱感冒,更別說現在辦公室裡一堆人都在咳嗽打噴嚏,免疫力不夠強的話很容易就被傳染了。

說到保持健康,其實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超級重要。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,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平常有沒有做到這些基本動作:

健康習慣 做得到 👍 常常忘記 👎
每天喝2000cc水
早睡不熬夜
三餐定時吃
每小時起來動動

我自己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坐在電腦前忘記時間,常常一兩個小時都沒起來活動,等到腰酸背痛才發現完蛋了。現在都會設定手機提醒,每50分鐘就強迫自己站起來走走,去裝個水或上個廁所也好。還有啊,夏天很多人喜歡喝冰飲,但中醫師朋友說這樣很傷脾胃,建議改喝常溫水或溫水,對身體比較好。

飲食方面也是關鍵,最近發現公司附近的便當店青菜都給超少,只好自己帶些小番茄或芭樂當點心補充纖維質。外食族真的很難吃到足夠的蔬菜量,建議可以買些即食的冷凍蔬菜包放辦公室,微波一下就能吃,比完全沒吃菜好多了。另外像我們這種整天盯電腦的,記得要補充葉黃素,我是固定會吃些藍莓或南瓜,對眼睛比較有保護作用。

運動這塊就不用多說了,雖然知道很重要但真的很難堅持對吧?我發現找同事一起中午去散步效果不錯,有人陪比較不會偷懶。最近還開始嘗試下班後去游泳,水裡涼涼的比在健身房流汗舒服多了,游完睡眠品質也變好很多。

注意健康

上班族如何避免久坐傷身?5個小技巧學起來!每天在辦公室坐8小時以上,腰酸背痛、肩頸僵硬都找上門,其實只要簡單調整工作習慣,就能大大改善這些問題。以下分享幾個實用方法,讓你在忙碌工作中也能照顧好身體。

首先,設定鬧鐘提醒自己每小時站起來活動一下。可以裝個「站立提醒」APP,或是直接用手機內建鬧鐘,每50分鐘響一次,利用這時間去倒水、上廁所,或是簡單伸展。研究顯示,即使只是站起來走動30秒,也能促進血液循環,減少久坐帶來的健康風險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第二招是調整辦公環境。把常用的文具、文件放在需要起身才能拿到的地方,強迫自己多走動。也可以考慮換成站立式辦公桌,或是把筆電放在櫃子上站著工作。如果公司允許,甚至能嘗試使用平衡球當椅子,這樣坐著時核心肌群會自然用力,避免駝背。

時段 建議活動 效果
每小時 站立伸展2分鐘 改善血液循環
午餐時間 外出用餐多走樓梯 增加日常活動量
下午茶時間 做辦公室簡易瑜伽 放鬆肩頸肌肉

第三個技巧是利用通勤時間多活動。提早一站下車走路到公司,或是把車停遠一點。午休時間別只是滑手機,出去散步10分鐘,曬曬太陽對眼睛和心情都好。這些小改變累積起來,一天就能多消耗不少卡路里。

第四點是養成運動習慣。下班後別直接癱在沙發上,可以找同事一起去健身房,或是參加附近的運動課程。現在很多公司都有補助員工運動費用,不用白不用。就算只是在家跟著YouTube跳有氧舞蹈,也比完全不動好。

最後,注意坐姿也很重要。很多人以為坐著就不會傷身,其實錯誤姿勢更糟。記得背部要貼緊椅背,雙腳平放地面,電腦螢幕要調整到視線平視的高度。可以放個小靠墊在腰部支撐,減少脊椎壓力。這些細節做對了,長時間工作才不會那麼累。

為什麼台灣人普遍缺乏維生素D?醫師告訴你原因

最近門診發現好多台灣人都有維生素D不足的問題,明明我們是陽光充足的亞熱帶國家耶!醫師仔細分析後發現,其實跟台灣人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。首先就是防曬做太徹底啦,現在大家出門都擦SPF50+的防曬乳、撐陽傘、穿外套,皮膚根本接觸不到足夠的陽光來合成維生素D。再來就是現代人整天待在辦公室或家裡,曬太陽的時間真的少得可憐。

以下是台灣人維生素D不足的常見原因整理:

主要原因 具體表現 影響程度
過度防曬 高係數防曬乳、衣物遮蔽 ⭐⭐⭐⭐
室內活動多 辦公室工作、宅在家 ⭐⭐⭐
飲食不均衡 少吃富含維D的食物 ⭐⭐
空汙影響 懸浮微粒阻擋紫外線

另外很多人都不知道,台灣的空氣汙染其實也會影響維生素D的合成。PM2.5這些懸浮微粒會擋住紫外線中的UVB,就算有曬太陽效果也打折扣。而且台灣人飲食習慣也不太會特別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,像油脂多的魚類、蛋黃、菇類這些都吃得比較少。上班族中午隨便吃個便當,晚上可能又吃得很隨便,長期下來營養當然不夠。

醫師還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,就是台灣人特別怕曬黑,年輕女生更是如此。門診常遇到患者說「我寧可缺維生素D也不要長斑」,這種觀念真的要調整啦!其實每天只要讓手腳曬10-15分鐘的太陽就夠了,避開正午時段也不用擔心曬傷。另外像起司、強化牛奶這些乳製品,台灣人普遍攝取量也不高,這些都是很好的維生素D來源。

注意健康

什麼時候量血壓最準?家庭醫生的專業建議

最近好多親友都在問:「到底什麼時候量血壓最準?」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,畢竟血壓量不準可能會影響醫生判斷。我特別請教了幾位家庭醫生,整理出一些實用建議給大家參考。首先要知道,血壓本來就會隨著日常生活波動,所以挑對時間點測量真的很關鍵。

一般來說,早上起床後30分鐘內是量血壓的黃金時段。這時候身體剛從睡眠狀態醒來,還沒開始劇烈活動,測出來的數值比較能反映真實狀況。記得要先上完廁所再量,因為憋尿會讓血壓升高5-10mmHg左右。另外建議坐在椅子上休息5分鐘,背部要有支撐,雙腳平放地面,這樣姿勢才標準。

除了早上,晚上睡前也是不錯的測量時機。不過要特別注意,如果剛吃完晚餐或洗完熱水澡,最好等1-2小時再量。醫生還提醒,連續幾天在同一時段測量會比較準確,不要今天早上量、明天晚上量,這樣數據很難比較。

建議測量時段 注意事項
早上起床30分鐘內 先上廁所、靜坐5分鐘
晚上睡前1-2小時 避開飯後、洗澡後
服藥前後 記錄用藥時間對照

有些特殊情況也要特別留意。比如剛運動完、喝咖啡或抽菸後,至少要等30分鐘再測量。情緒激動時也別急著量,先讓自己冷靜下來。如果正在服用降血壓藥,記得記錄是用藥前還是用藥後測的,這樣醫生才能正確評估藥效。

量血壓的姿勢和儀器使用方式也很重要。手臂要放在心臟高度,袖帶不能綁太緊或太鬆。現在很多家庭都買了電子血壓計,記得每半年到一年要送回原廠校正一次,避免機器老化影響準確度。如果是第一次測量,建議左右手各量一次,通常會以數值較高的那手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