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台灣的都市裡,長型透天厝格局算是蠻常見的建築類型,特別是在地狹人稠的都會區。這種狹長型的房子雖然土地面積不大,但往上發展的空間卻很足夠,對小家庭來說其實蠻實用的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種特殊格局的優缺點,還有一些實際居住時會遇到的小眉角。
首先來看看長型透天厝的基本特點吧:
項目 | 說明 |
---|---|
面寬 | 通常只有4-6米,窄窄的像條巷子 |
深度 | 可以到15-20米,前後很長 |
樓層 | 3-5層居多,把空間往上發展 |
採光 | 主要靠前後兩面,中間容易暗 |
這種房子最大的優點就是地坪小但使用面積大,同樣一塊地可以蓋出更多房間。不過缺點也很明顯,就是中間的房間常常會很暗,白天也要開燈。我朋友住在台中一間這樣的透天厝,他們家2樓的廁所就完全沒窗戶,每次去都要記得開燈,不然真的會摸黑上廁所。
裝潢時要特別注意動線規劃,因為空間窄長,如果樓梯位置沒設計好,搬家具會很痛苦。記得有次幫另一個朋友搬家,他們家的沙發就是卡在樓梯轉角處上不去,最後只好把窗戶拆了用吊車吊上3樓,超麻煩的。建議可以在1樓留個後門,或是預留大型家具的搬運通道。
通風問題也是這種房子的大挑戰。夏天時如果沒做好對流,整個房子會像烤箱一樣悶熱。我阿姨他們家在台南的透天厝就是這樣,後來裝了全熱交換器才改善。有些人會在天井加裝抽風扇,或是把樓梯間做成開放式的,讓空氣可以自然流通。
為什麼台灣人偏愛長型透天厝?這些優點你可能不知道,其實跟台灣人的生活習慣和地理環境有很大關係。這種狹長型的建築在台灣隨處可見,尤其是中南部地區更是普遍,它不僅能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面積,還有很多隱藏版的優點是一般大樓公寓比不上的。
首先最實際的就是土地利用率高,台灣地狹人稠,特別是在都市計畫區外,很多建地都是狹長型的。長型透天厝可以順應地形興建,把每一寸土地都用到極致。而且這種設計讓前後都有採光面,就算是在密集的住宅區,也能保持通風和採光,住起來比中間戶型的公寓舒服多了。另外,透天厝通常會有頂樓加蓋的空間,台灣家庭最愛把這裡當成神明廳、洗衣間或是儲藏室,超級實用。
再來就是隱私性佳,不用跟鄰居共用樓梯間或電梯,自家大門一關就是獨立空間。很多長型透天厝還會設計前後院,前面可以停車,後面能種點花花草草,這種生活品質在都市裡真的很難得。而且透天厝的樓層規劃很彈性,通常1樓是客廳廚房,2、3樓是臥室,長輩不用爬太高,年輕人也有自己的空間,三代同堂也不會互相干擾。
優點 | 說明 |
---|---|
土地利用率高 | 適合台灣常見的狹長建地 |
採光通風好 | 前後都有開窗,空氣對流佳 |
使用彈性大 | 各樓層可依需求規劃不同功能 |
隱私性強 | 不與他人共用出入動線 |
增值潛力高 | 土地持分完整,保值性佳 |
說到投資價值,透天厝因為是連地帶屋一起買,土地持分完整,長期來看增值空間比公寓大很多。雖然總價可能比較高,但很多台灣人寧可買郊區的透天,也不要擠市區的小套房,就是看中它的保值性。而且透天厝改建或裝修的彈性很大,要打通牆壁或加裝電梯都比較自由,不用經過管委會同意,對喜歡自己動手改造空間的台灣人來說超級方便。
長型透天厝怎麼規劃才不浪費空間?達人教你3招
台灣地狹人稠,長型透天厝是很多家庭的選擇,但狹長的格局常常讓人頭痛空間利用問題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在地達人常用的規劃技巧,讓你家坪效直接翻倍!
第一招:垂直空間榨好榨滿
長型透天最怕就是樓梯吃掉太多空間。建議可以改用旋轉樓梯或靠牆設計,樓梯下方還能做成收納櫃或小型閱讀區。牆面部分也不要放過,從地板到天花板都可以規劃層架或系統櫃,連轉角處都能訂製三角形收納格,真的是一寸都不能浪費。
第二招:光線引導術
狹長屋最怕陰暗壓迫,可以用這些手法改善:
| 手法 | 具體做法 | 效果 |
|—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|——————–|
| 玻璃隔間 | 用清玻璃取代實牆 | 視覺穿透感加倍 |
| 鏡面魔法 | 在末端牆面裝設大鏡子 | 製造空間延伸假象 |
| 色系選擇 | 牆面以淺色系為主 | 提升整體明亮度 |
第三招:彈性隔間超重要
與其用固定牆面把空間切得更零碎,不如改用滑門、簾幕或可移動屏風。像是客餐廳可以用吧檯做輕隔間,平時開放式設計讓動線流暢,需要隱私時拉上折疊門就變成獨立空間。二樓以上的房間也可以考慮用高低差設計,不用實牆就能區隔出不同功能區。
記得在規劃時要把家人的生活動線考慮進去,比如說廚房最好靠近後陽台,常用物品收納要放在順手的位置。每個樓層都要預留至少一個多功能區,可以隨需求變化成書房、客房或遊戲區,這樣才不會住沒幾年就覺得空間不夠用喔!
長型透天厝的採光問題怎麼解?這5個設計超實用
住在長型透天厝的朋友一定懂,中間房間常常暗摸摸,白天也要開燈真的很困擾!其實只要用對設計手法,就能讓陽光自然流進家裡每個角落。今天就來分享5個台灣設計師最愛用的實用技巧,幫你解決採光難題。
首先最推薦的就是玻璃磚牆,特別適合用在樓梯間或隔間牆。它既能保持隱私,又能讓光線穿透,價格也比整面落地窗便宜很多。像高雄前金區就有老透天用這個方法,改造後整個中段空間馬上亮起來。另外天井設計也是老屋翻新常見手法,雖然會犧牲一點使用面積,但垂直引入的自然光效果超級好,連地下室都能變明亮。
再來這張表格整理了幾種常見採光方案的優缺點,給大家參考:
設計方式 | 適用位置 | 優點 | 缺點 |
---|---|---|---|
玻璃磚牆 | 樓梯間/隔間牆 | 隱私好、成本低 | 隔音效果較差 |
天井 | 房屋中段 | 採光均勻、通風佳 | 減少使用面積 |
挑空設計 | 客廳/餐廳 | 空間感放大 | 冷氣耗電量增加 |
鏡面裝飾 | 陰暗角落 | 立即見效、施工快 | 夜晚效果有限 |
光纖導光管 | 無窗房間 | 不需電力、節能 | 初期安裝成本高 |
台中北屯有個案例是把廚房改成開放式+挑高設計,原本像洞穴一樣的空間,現在白天完全不用開燈。設計師還特別在二樓走廊加裝長條形霧玻璃,讓陽光可以斜射進一樓客廳。這種手法特別適合面寬窄的透天厝,既不會影響隱私又能借光。
最後要提醒大家,改善採光不一定要大動土木。像我們台南的客戶就在靠馬路的牆面加裝太陽能導光板,把室外陽光折射進室內,花費不到3萬元就讓原本陰暗的孝親房亮很多。如果是租屋族,也可以試試用鏡子或淺色家具來增加光線反射,效果也不錯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