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氣超好,很多人都開始注重「吸收陽氣」這件事情,畢竟陽光不僅能讓人心情變好,還能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。不過你知道嗎?其實吸收陽氣也是有技巧的,不是隨便曬太陽就好,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小撇步,讓你能更有效率地獲取陽光能量。
首先,選擇對的時間超級重要。早上9點到11點這段時間,陽光比較溫和,紫外線也不會太強,是最適合曬太陽的時段。下午3點後也不錯,但中午的太陽真的太毒辣,建議避開。另外,曬太陽的時候最好穿淺色衣服,深色衣服容易吸熱,反而會讓你覺得不舒服。記得要適量補充水分,曬太陽流汗多,身體容易缺水。
時間段 | 適合程度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9-11點 | ★★★★★ | 最佳時段,溫和舒適 |
11-15點 | ★★☆☆☆ | 紫外線強,建議避開 |
15-17點 | ★★★★☆ | 次佳時段,注意防曬 |
除了時間選擇,地點也很關鍵。很多人喜歡在公園或陽台曬太陽,但其實靠近水邊的地方效果更好,因為水面會反射陽光,讓你吸收到更多陽氣。不過要小心不要曬太久,每次15-30分鐘就夠了,曬太久反而會傷皮膚。如果你是上班族,可以利用午休時間到公司附近走走,順便曬曬太陽,一舉兩得。
現代人整天待在冷氣房,真的很容易陽氣不足。建議大家可以養成每天曬太陽的習慣,不僅能改善睡眠品質,還能增強免疫力。特別是經常覺得疲勞或情緒低落的人,多曬太陽真的會有幫助。不過記得要做好基本防曬,像是戴帽子或擦防曬乳,保護皮膚不被曬傷。現在就起身去曬個太陽吧,讓身體充滿正能量!
最近在台灣養生圈常聽到「吸收陽氣」這個詞,到底什麼是吸收陽氣?台灣人必知的養生概念其實源自中醫理論,簡單來說就是透過自然方式獲取正能量,讓身體保持溫暖活力。台灣濕氣重,很多人容易手腳冰冷、精神不濟,這時候學會正確吸收陽氣就很重要啦!
陽氣不足時身體會出現這些警訊,大家可以自我檢測看看:
症狀表現 | 可能原因 |
---|---|
經常怕冷 | 陽氣不足無法溫煦身體 |
容易疲勞 | 能量代謝變差 |
臉色蒼白 | 氣血循環不良 |
食慾不振 | 脾胃運化功能減弱 |
在台灣要吸收陽氣其實很簡單,早上7-9點是陽氣最旺的時候,建議可以去公園散步,讓陽光自然灑在背上(記得防曬),這個時段的陽光最溫和。台灣傳統市場常見的薑、桂圓、紅棗都是很好的溫補食材,冬天煮湯時加一些,全身都會暖起來。中醫師也推薦可以按摩「足三里」穴位,位置在膝蓋下方四指寬處,每天按壓3分鐘能幫助提升陽氣。
台灣潮濕多雨,很多人習慣整天待在冷氣房,這樣反而會讓陽氣流失。建議上班族每小時起來活動5分鐘,簡單伸展或走到窗邊曬太陽。假日不妨去陽明山踏青,或是到北投泡溫泉,這些都是台灣人專屬的養陽好方法。記得運動要適量,過度流汗反而會耗氣,微微出汗的程度最剛好。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:「為什麼現代人需要吸收陽氣?中醫師這樣説」其實啊,這跟我們現在的生活習慣真的差很大!中醫師發現,現在的人整天待在冷氣房、熬夜追劇、吃冰喝涼,這些都會讓身體的陽氣偷偷溜走,難怪常常覺得累、手腳冰冷,連免疫力都變差啦。
中醫師解釋,陽氣就像身體的小太陽,負責溫暖全身、推動氣血運行。現代人陽氣不足的狀況越來越常見,特別是上班族和學生族群最明顯。來看看這張表格,你就知道哪些習慣最傷陽氣:
傷陽氣行為 | 中醫觀點 | 改善建議 |
---|---|---|
熬夜到凌晨 | 晚上11點後是養陽黃金時間 | 盡量11點前躺平 |
冷氣開整天 | 寒氣入侵,陽氣被壓制 | 設定26度,適時關機通風 |
狂喝冰飲 | 直接澆熄脾胃陽氣 | 改喝常溫或溫熱飲品 |
久坐不動 | 氣血停滯影響陽氣生發 | 每小時起身活動3分鐘 |
說到補充陽氣的方法,中醫師特別推薦要把握早上7-9點的黃金時段。這段時間曬背15分鐘,效果比喝補湯還好!因為背部有條「督脈」,是陽氣的大本營,曬太陽能直接補充能量。很多上班族試過後都說,原本下午必睏的狀況改善超多,連感冒次數都變少了。
另外啊,中醫師還提醒要多吃「接地氣」的食物。像是老薑、南瓜、桂圓這些溫熱性的食材,都是幫身體加柴火的好東西。特別是天氣熱的時候,反而更要注意別讓陽氣流失,因為冷氣房和冰品會讓身體誤以為在冬天,自動把陽氣藏起來,久了就會惡性循環喔!
最近天氣越來越熱,但你知道嗎?夏天其實是吸收陽氣的最佳時機!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「如何正確吸收陽氣?5個簡單方法學起來」,這些都是台灣中醫師常推薦的養生小技巧,不用花大錢就能輕鬆做到。
首先最重要的就是「曬太陽」,特別是早上7-9點的陽光最溫和。建議穿淺色衣服在公園散步15分鐘,記得要讓後頸部曬到太陽,這裡是督脈經過的地方,對提升陽氣特別有效。不過要避開正午時段,免得中暑反而傷身喔!
再來是「飲食調理」,台灣傳統市場就能買到很多溫補食材。像薑、蔥、蒜這些辛香料,還有當季的荔枝、龍眼都很適合。可以自己煮個薑茶,或是用老薑燉雞湯,暖暖身子又能補充元氣。
吸收陽氣方法 | 最佳時間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曬太陽 | 早上7-9點 | 避開正午強光 |
飲食溫補 | 午餐時段 | 避免過量上火 |
穴位按摩 | 任何時間 | 按壓力道適中 |
第三個方法是「穴位按摩」,平常看電視時就可以順手按壓關元穴(肚臍下三指寬)和足三里(膝蓋外側凹陷處下四指)。這兩個穴位都是補氣的要穴,按壓時會有點酸脹感是正常的,每天按個3-5分鐘效果就很明顯。
運動也很重要,但記得要選對方式。台灣人最愛的晨跑其實不太適合氣虛的人,建議改練太極拳或八段錦這種緩和的運動。特別是八段錦裡的「雙手托天理三焦」,動作簡單又能幫助氣血循環,YouTube上都有教學影片可以跟著做。
最後是「調整作息」,現代人常熬夜真的很傷陽氣。中醫說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膽經和肝經運行的時間,這時候睡覺最能養陽氣。如果工作真的忙,至少也要在12點前躺平,讓身體有足夠時間修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