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Newport Beach閒晃時,發現好多店家都在玩「諧音廣告」,這種把品牌名跟產品特色用雙關語包裝的創意,真的會讓人會心一笑!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有梗的例子,保證你看完也會想衝去這些店打卡。
先來看看這家義式餐廳的菜單,他們把經典的「Carbonara」改叫「卡邦尼拉麵」,用台語諧音「拉麵」來呼應義大利麵的口感,旁邊還備註「吃完保證ㄌㄚˇㄇㄧˋ」(台語:滿足的意思)。這種結合在地語言的創意,讓外國料理瞬間親切度爆表!
| 店家類型 | 原詞 | 諧音創意 | 效果 |
|---|---|---|---|
| 咖啡廳 | Espresso | 愛不釋手 | 強調咖啡成癮性 |
| 冰淇淋店 | Gelato | 揪拉透 | 用台語表達「揪團來吃」 |
| 披薩店 | Margherita | 瑪格麗特她 | 加入人稱增加親切感 |
轉角那家咖啡廳更絕,直接把「Americano」寫成「阿美利卡濃」,還配上「卡濃情更濃」的slogan。老闆說這樣改之後,很多長輩客人都會笑著點「來杯阿美利卡」,反而成了招牌飲品。連外帶杯上都印著「咖啡因不足?來杯卡濃啦!」的對話框,超級有梗。
海邊新開的貝果店也不遑多讓,把「Everything Bagel」翻成「愛維瑞貝果」,並解釋「維瑞」是台語「什麼都有」的意思。這種中西合璧的命名法,讓原本普通的貝果突然變得很有記憶點,IG上已經看到好多人在標記「#維瑞系早餐」了。

1. 諧音廣告是什麼?台灣人最愛玩的創意行銷手法,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發音相似的字詞來製造趣味,讓消費者會心一笑的同時也能記住品牌。這種手法在台灣特別受歡迎,因為台灣人天生就愛玩文字遊戲,從路邊攤到國際品牌都愛用,效果往往出乎意料的好。
諧音廣告之所以能在台灣這麼紅,主要是因為它夠親切、好記又帶點幽默感。像是早餐店最愛用的「『蛋』願人長久」、飲料店的「『茶』顏觀色」,這些都是把大家熟悉的成語或歌詞改編,讓人一看就懂又覺得有趣。而且台灣人對這種本土味十足的創意接受度超高,常常在網路上被瘋狂轉發,形成免費的二次傳播。
| 經典案例 | 品牌/產品 | 諧音創意 |
|---|---|---|
| 早餐店 | 蛋餅 | 「『蛋』定自如」 |
| 電信業 | 台灣大哥大 | 「『電』信如意」 |
| 便利商店 | 7-11 | 「『7』待有你」 |
這種行銷手法的成本通常不高,但效果卻很驚人。因為它抓住了台灣人喜歡分享有趣事物的心理,一個成功的諧音廣告往往能在短時間內引發討論熱潮。而且它不像傳統廣告那麼生硬,反而像是朋友之間的玩笑話,讓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直線上升。不過要玩得好也不簡單,太冷門的諧音反而會讓人看不懂,最好是選大家都熟悉的詞語來改編。
在台灣街頭,隨處可見這種充滿創意的諧音廣告。從小吃攤的「『麵』面俱到」到房仲業的「『屋』所不能」,每個行業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玩法。有些店家甚至會配合節慶推出限定版諧音,像是中秋節的「『月』來越好」、過年時的「『錢』途無量」,讓消費者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。
2. 為什麼諧音廣告在台灣特別受歡迎?在地文化大解析
講到台灣廣告,你一定對那些玩諧音的創意印象深刻吧!從「茶裏王」的「茶(查)某咧」到「全聯」的「省錢戰隊」,這些廣告總能讓人會心一笑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,為什麼這種諧音梗在台灣特別吃得開,背後其實跟我們的在地文化超有關係啦!
首先,台灣人天生就愛這種「語言小遊戲」,從夜市叫賣到Line貼圖,諧音無處不在。你可能沒發現,我們日常生活中就充滿這種趣味:
| 生活場景 | 常見諧音例子 |
|---|---|
| 早餐店 | 大冰「奶」寫成「乃」 |
| 手搖杯 | 「珍」奶變「真」愛 |
| 廟宇籤詩 | 「發」財寫成「8」 |
再來,台灣人特別吃「親切感」這一套。比起高大上的國際廣告,這種用我們熟悉的台語、國語混搭的諧音,反而更有共鳴。像「麥當勞」的「麥擱擋」系列,就是把台語的「不要再…」玩得超溜,讓人一聽就懂又覺得好笑。
而且你有沒有發現,台灣人壓力大,這種輕鬆幽默的廣告剛好能紓壓。下班回家看到「蝦皮」的「下好離手」這種創意,疲勞都少了一半。廣告商也發現,與其硬梆梆地推銷產品,不如讓消費者會心一笑,反而更容易記住品牌。
最後不能不提的是,台灣的多元語言環境根本就是諧音創意的溫床。國語、台語、客語甚至原住民語混在一起,隨便換個發音就是新梗。像「7-ELEVEN」把「7」唸成台語的「tshit」,馬上變身「tshit-11」,這種創意在外國就很難複製啦!

3. 如何設計讓人會心一笑的諧音廣告?5個實用技巧,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行銷人。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小撇步,就能讓你的廣告既有趣又有效果。台灣人特別吃諧音梗這一套,從早餐店「蛋定」紅茶到房仲業「屋」所不能,這些成功案例都證明諧音廣告的魔力。
首先,諧音要夠在地化。台灣人對本土語言特別有共鳴,像是台語發音的諧音就很容易引發共鳴。例如某家飲料店用「茶來伸手」諧音「茶來生受」(台語:隨便喝的意思),立刻讓人會心一笑。重點是要讓觀眾一聽就懂,太冷門的諧音反而會造成反效果。
| 技巧 | 說明 | 範例 |
|---|---|---|
| 在地化 | 使用台灣人熟悉的語言 | 「雞」不可失(炸雞店) |
| 簡單易懂 | 避免太複雜的諧音 | 「布」一樣(布料行) |
| 關聯性強 | 諧音要與產品有關 | 「騎」樂無窮(機車行) |
| 時事梗 | 結合當下流行話題 | 「疫」外收穫(防疫商品) |
| 視覺輔助 | 搭配有趣的圖像 | 「咖」厲害(咖啡店+誇張表情圖) |
其次,諧音廣告最好搭配視覺效果。像是有家寵物店用「喵」不可言當標語,旁邊再放隻貓咪摀嘴的照片,效果直接翻倍。台灣人很吃這種「有畫面」的梗,文字加上圖像記憶點會更深刻。
時機也很重要,搭上節慶或時事熱潮會讓諧音廣告更有力。比如中秋節時,烤肉店用「月來月烤」的諧音,既應景又讓人印象深刻。不過要注意時效性,過季的梗就不好笑了。
